这是作为棒球和垒球、高尔夫,板球的启蒙球类运动,1988年IBA(国际棒球联盟)和ISF(国际垒球联盟)合作,为学习棒垒球入门的孩子们提案Teeball。而1979年以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孩子们已经开始玩软式球,创造了自己的棒垒球入门游戏。1993年日本在‘何时何地何人都可以快乐棒垒’的目标下,启动了日本Teeball协会。2005年国际生涯体育研究会发起人陈兆丽把这项活动引入中国,开启了在中国Teeball的科研和普及第一课。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垒球协会的支持下,Teeball并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五年计划的科研试验,取得重大成果,进而中国Teeball软式棒垒势如破竹,稳步走进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
应该说,在引进国外众多体育课程和项目中,这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官方大力支持,引进项目全面,从项目到教材以及器材、规则、教授方法、比赛方法、国际大会参赛的系统性全面植入,使得普及工作的基层教师容易上手,初学者容易接受,受众人口之多,前所未有。这也是国际生涯体育研究会发起人陈兆丽对于在中国创立Teeball的成就感。
课题研究:
课题组1: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
国家体育总局垒球部
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题组2:中国教育学会教学与研究分会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2006年国际体育总局赋予中国名[软式垒球],并于2017年更名[软式棒垒球球]。近几年在国内多省市参与人口呈现急剧上升趋势。随着教育,文化,体育在体教结合教育指南指导下的配合,“软式棒垒球”目前正在全国中小学体育课中受到喜爱,并且作为球类,尤其是棒球和垒球的入门性运动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Teeball进入中国?作为十一五,十二五课题专家,Teeball的中国创始人陈兆丽,在国际Teeball研讨会上介绍了她的初衷。2005年中国引进Teeball的第一需要并不完全注重于普及棒球,而在于通过体育课的改革,通过一项团队体育项目,为庞大的独生子女改变运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是第一目的。由于Teeball运动为多项体育的入门,它的延伸性使今天的游戏为参与者终身运动植入了根苗。也因此入选十一五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优秀奖。
1提高体质体能。2 人格素质的培养(尊重/爱护器材/团队精神等)。3 注重综合培养。4 改变独生子女的普遍弱点。5生涯健康意识的养成。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关系。
引进方法上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给予了最有力度的平台。第一创建优秀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文化品牌和社会形象。第二、以国家级课题科研为引领,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科研体系,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和国家级新课程实践样本。第三、新课程教学师资培训,推动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第四、初期配置相应的教学器材。
发挥国际时尚运动项目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锻炼手段。科研成果证明,Teeball引进中国,课题目标达到了2个目的,不但提供了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和交友方式等多项帮助。对于当时微乎其微的中国的棒垒球环境和普及,收到了不可言喻的成果。
也从此开启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入门的大门,全国各地Teeball俱乐部应运而生。
Teeba ll是一项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的运动,无论你开始会不会,不论年龄或性别,它已经受到老少妇孺的广泛欢迎。亚洲Teeball联盟2010年2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启动,陈兆丽作为亚洲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见证了 2010年8月在西武球场举办第一届亚洲锦标塞,以后每年一次的亚洲杯teeball交流赛,至今走过十年,受到越来越多的亚洲爱好者欢迎,带动了亚洲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了,Teeball在中国为全民健康所描绘的前景充满阳光,未来可期。
Teeball
简介 / Introduction
规则 / Rule
1.比赛场地
1—1 比赛场地
A. 比赛场地应设在一块平整的地面。
B. 比赛场地划分为界内区和界外区。
C. 比赛场地内不得放置任何障碍物。
D. 比赛场地(如不规范)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特别规则。
1—2 比赛场地的划分(参照下图)
A.各垒间距离及本垒打距离参照如下有关规定。
B.击球座应放置在距离本垒板50厘米以上1米以内的地方。
C.击球圈设在以本垒尖角为中心,3米为半径划一圆圈处(击球圈为界外区)。
D.跑垒指导区的位置在分别设在一垒和三垒界外区的正侧面4米的点为中心划一个半径1米的圆圈。
E.准备击球圈应设在场地有效区边线以内2米的地点(队员席旁边),1米为半径划一圆圈为击球员准备圈。
F.场地两边外线及本垒板尖角至比赛有效区线(后档网)的距离以8米以上为宜。
G.比赛场地内各种线的宽度为5厘米。
2 用 具(设施和用具)
设施 ● 使用球 ● 使用球棒及对象
——————————————————————————————
场所 使用球 垒间距离 外场距离 对象 手套
室 内 室内TEEBALL 5—10米 无 幼儿、小学生低年级 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 外 11-12英寸TEEBALL 10—14米 40米以上 小学、初中、高中女子 可使用
--------------------------------------------------------------------------------------------------------------
室 外 9英寸TEEBALL 16米 50米以上 小学生低年级 可使用
棒球场 11英寸TEEBALL 16米 50米以上 小学生 可使用
运动场 12英寸TEEBALL 16米 50米以上 小学生高年级、初中女子 可使用
9英寸TEEBALL适用规则为 18.29米 60米以上 8岁(7月31日出生) 可使用
(美国IBA国际棒球协会和ISF国际垒球联合会)
【注】比赛需使用本联盟认证的TeeBall器材
2—1 球棒
A.比赛应使用本联盟认可的球棒。
B.球棒之规格由本联盟另行规定。
2—2 用球
A.用球应使用本联盟认可的球。
B.用球之规格由本联盟另行规定。
2—3 击球座
A. 击球座应使用本联盟认可的击球座。
B. 击球座之规格由本联盟另行规定。
2—4 手套
A. 手套为全体参赛者都可使用。
B. 使用橡胶制TeeBall用球以徒手参加比赛为宜。
2—5 球鞋
A. 比赛应使用布制或橡胶制的运动鞋。
B. 禁止使用金属钉鞋。
2—6 运动服
A.同一球队的球员要穿同样的运动服,原则上应穿短袖运动衣。运动裤可自由选用。
B.比赛时以佩戴棒球帽子为宜。
2—7 禁止穿戴危险物品上场。
A.为了防止球员在比赛中出现危险,禁止在比赛中配戴手表、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装饰品。
2—8 禁止在场内放放置用具 。
A. 球员不得将用具放置在比赛场地内。
B. 裁判员要先确认比赛场地的安全之后才能够进行比赛。
3球队的组成及球员
3—1 球队的组成
A.一个球队由包括队长、副队长各一名在内的11—15名球员组成,上场比赛球员为10人,其余为替补队员。
B.替补队员是专指击球员的选手而言,而且两队替补队员人数要相同。
3—2 防守位置(参照下图)
A.10名球员按照其防守的位置的不同分别为:本垒手 、 一垒手 、 二垒手 、 三垒手 、第一游击手、第二游击手 、左外场手、左中外场手 、右中外场手 、右外场手
B.除了本垒手以外其它的防守队员在击球员击球时,必须在界内区参加防守。
C.本垒手在击球员击球完毕之前必须在击球圈外面等候。
3—3 球员的替补
A.已经登录在比赛上场队员名单上的球员在一场比中必须出场至少一局以上或是击球进攻一次。
B.球员的替补必须由队长或副队长向主裁判员提出以后方可替补。
4 比赛
4—1 进攻和防守
A. 比赛原则上分下面二种情况进行。
(1)将两队分成进攻队和防守队,进攻一方的全部击球员都击球完毕才进行攻防的交换,在规定的局数终结时以得分多的一队为胜队。这种场合残留在垒上的跑垒员在下一局可以继续从上一局的残垒开始接着跑垒。但是最后一局不在此限。
(2)将两队分成进攻队和防守队,第三人出局成立后交换攻守,在规定的局数终结时以得分多的一队为胜队。比赛前由裁判员投掷硬币来决定攻守权。
4—2正式比赛
A.正式比赛局数的规定:(1)4局制2局为有效局。(2)7局制5局为有效局。在正式比赛时,可以根据大会规定限定比赛的时间。在这种场合规定时间应优先于上述4—1A项局数的规定。
B.在比赛结束时双方得分相同时,原则上要进行延长赛。 延长赛的比办法依照大会的有关规定进行
C.有关界内球和界外球,棒球与垒球相同,在比赛有效区内或线上守场员接触球或球停止在其线上均为界内球。
D. 幼儿与小学生的比赛,内场高飞球的规则不适用。
4—3 判定比赛的胜负
A.因下雨或日落等不得已的情况比赛不能正常继续进行时,若根据赛规定已经超过实际比赛时间,主裁判员和司垒裁判员经过商议之后可以用宣告判定比赛胜负的方式来结束比赛。
B.关于用得分差来判定比赛胜负的方法,应根据大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弃权比赛
A.以下场合裁判员可宣布“弃权比赛”判违反规则的某一队0比1负,对方队获胜。
(1)某队在比赛时间开始尚未达到比赛场地时;
(2)未经登录在上场队员名单的选手擅自出场比赛时。
B. “弃权比赛”的得分为1比0。
4—5 比赛开始和暂停比赛
A.比赛在主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时开始,宣布“比赛结束”时结束。
B.主裁判员在作出击球员击球完毕,防守也告一段落的判断之后,可宣布“暂停”。
C.比赛是在主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之后重新进行。
D.参赛某队要求暂停时,必须由该队队长或副队长向主裁判员提出。
4—6 如何得分
A.跑垒员在一局比赛结束之前,正确地按照一垒、二垒、三垒、本垒的顺序踏触垒就判得一分。
5本垒手
5—1 本垒手的义务
A.本垒手在击球员击球完毕之前,必须在击球圈外面等候。
6击球员和击跑员
6—1 击球员和击跑员
A.击球员是指进入击球圈内进行击球的球员。
B.击跑员是指击球员完成击球任务之后成为跑垒员的球员。
6—2 击球员的义务
A.击球员的位置应在击球圈内,击球员调整好击球座的高度之后要作出准备击球的姿势。
B.击球员必须在主裁判员宣告“PLAY比赛开始”的口令后10秒钟之内击球。若犯规时,则应判罚为“好球”。
6—3 准备击球员的义务
A.准备击球员必须在准备击球圈内等待。
B.在准备击球圈内不得挥击球棒。
6—4 击球顺序
A.攻方的球员在比赛开始前必须按照预先提交给主裁判员的上场队名单上的击球顺序进入队员席。
B.每一局的第一名击球员为前一局最后一个击球员之后的球员。
C.替补队员的击球顺序必须为替补下场队员的击球顺序。
D.守方对击球顺序错误提出申诉时,主裁判员要作出以下处理。
(1)对击球顺序错误提出申诉时,判罚应轮击的击球员出局,因错误上的击球员所参与的比赛行为及得分均为无效。应由原应轮击的次一击球员进入击球位置。
(2)在进攻结束以后对击球顺序错误提出申诉时,其所有的参赛的比赛行为和得分均为有效。下一局的第一个击球员依照上述B项规则处理。
6—5 好球
A.在以下场合时,主裁判员将宣判为“好球”:
(1)击球员挥棒落空时;
(2)击球员击中击球座时;
(3)击球员击球造成界外球时;
(4)主裁判员判罚击球员有触击球意图时。
6—6 击球无效
A.在以下场合时,主裁判员将宣判为“击球无效”:
(1)在击球时,因有意外情况发生,主裁判员已宣告叫“暂停”时。
B.击球无效时不计算次数,继续重新击球。
6—7 犯规击球
A. 在以下场合时,主裁判员应宣判为“犯规击球”。
(1)击球员在击球时,使用了赛前主裁判员未认可的球棒;
(2)击球员在有使用迷惑防守队员的动作之后才击球时。
B. 不合法击球员应判罚出局。
6—8 界内球
A. 界内球是指正确击球之后出现如下情况时:
(1)球停留在界内区。
(2)球从内场弹跳到外场之前,在一垒或三垒的垒包上空通过时。
(3)球触及一垒或三垒的垒包时。
(4)球的落点在一、二垒及二、三垒之间的垒间线或是在外场时。
(5)在界内上方触及到裁判员或防守队员时。
【注】击出之球外场看球的落点,内场看球的停止点。
A.界内球或界外球的判定,不是以防守队员触击球时的位置来确定,而是由球与边界线的关系而定。边界线也包括在界内球区域内。
6—9 界外球
A.界外球是指除界内球之外的所有球。
B.落在击球圈内的球属于界外球。但是,击球圈的线属于界内球区域。
6—10 击球员被判出局
A.在以下场合判罚击球员出局:
(1)第二个好球之后,挥击空棒时;
(2)第二个好球之后,击中击球座时;
(3)第二个好球之后,击成界外球时。;
(4)第二个好球之后,被主裁判员判罚有触击球的意图时;
(5)第二个好球之后,击球时轴心脚移动两步以上时;
(6)界外高飞球和界内高飞球被守场员接住时;
(7)击球员被主裁判员判罚为犯规击球时。
(8)主裁判员判罚击球员有意识地将球棒扔出击球圈时;
(9)守方提出击球顺序错误的申诉时,应判罚原应轮击的击球员出局。
6—11 击跑员被判出局
A.在以下场合判罚击跑员出局:
(1)击跑员在界内区被自己击出的球触及身体时;
(2)高飞球或平飞球被守场员接住时;
(3)击跑员判断错误放弃跑垒并已回到本方的队员席时;
(4)击跑员在跑向一垒之前,被防守队员触杀时;
(5)击跑员在跑到一垒之前,防守队员持球触击一垒垒包时;
(6)击跑员有故意妨碍防守队员处理球或妨碍其传球时。这种场合根据主裁判员的判断判罚前位跑垒员出局或是击跑员和跑垒员两者同时出局。
(7)击跑员进行滑垒时。但是与通过一垒垒包一样在通过二垒、三垒的包时没有继续进垒的意图时,应判为通过垒包安全上垒。这种场合有跑向下一垒的意图时,可不判安全上垒。
6—12 关于击球员安全上垒
A.以下场合可给予击球员安全上一垒的权利:
(1)本垒手或其它防守队员妨碍击球员的击球时;
(2)界内球在通过内场手之前触及了跑垒员时,应判罚被球触及的跑垒员出局。
7 跑垒員
7—1 跑垒员
A.跑垒员是指击球员击球之后安全到达一垒的击跑员即成为跑垒员。
7—2 进垒和逆跑垒
A.击球员成为跑垒员之后,必须按照一垒、二垒、三垒、本垒的顺序依次跑垒。
B.比赛进行时,跑垒员要回到原来的垒包时,要按照上述A项的相反顺序倒跑回各垒。但在比赛暂停时间不在此规定之内。
7—3 跑垒员的离垒\
A.击球员在击完球之后跑垒员才可以跑垒。若有违反时要根据离垒犯规的规则判罚跑,垒员出局,进入比赛暂停时间。
7—4 跑垒员的进垒
A.以下场合跑垒员可以进垒。
(1)击球员击出的球在界内区时。
(2)高飞球或平飞球被守场员接住时,在第一个守场员接住球的瞬间后才可以离垒和进垒。
(3)界内球因不可抗拒的因素触及主裁判员或垒上的跑垒员时,这局面为继续比赛。
7—5 垒包占有权
A.跑垒员的垒包占有权,因后位跑垒员的被迫进垒,其前位跑垒员不得不放弃垒权。
B.两名跑垒员不得同时占有同一垒。这种场合先上垒的跑垒员拥有占垒权。
7—6 跑垒员被判出局
A.以下场合判罚跑垒员出局。
(1)跑垒员离开垒位被防守队员触杀时.
(2)跑垒员为了躲避防守队员触杀跑离了距离垒间线两侧1m以上的范围时;
(3)当跑垒员因为封杀而不得不往前进入下一垒的时,在尚未进入垒包之前防守队员已经持球触及垒位时;
(4)后位跑垒员超越前位跑垒员之时;
(5)跑垒员判断错误误以为出局而已进入队员席时;
(6)跑垒员进行滑垒时,与通过一垒垒包一样在通过二垒、三垒的垒包时,没有继续进垒的意图时,判为安全上垒。这种场合若有跑向下一垒跑进的意图时,可不判安全上垒。
B.以下场合判罚跑垒员妨碍防守行为出局。
(1)跑垒员妨碍防守队员正在处理球时,此时,根据主裁判员的判断判罚前位跑垒员出局或妨碍的跑垒员同时出局;
(2)跑垒员触及到了内场防守队员前方的界内球时;
(3)跑垒员有干扰防守队员之后进行跑垒的企图时;
(4)攻方队员席内的队员用不礼貌的奚落声等妨碍防守队员防守时。
7—7 关于跑垒员安全进垒
A.以下场合可给予跑垒员安全进入下一垒的权利。但是给予的进垒数原则上依各项规则执行,主裁判员也可根据其判断可判给更多的垒数。
B.防守队员接到界内球后传球造成暴传球越过比赛有效区界线时,此时,垒上跑垒员安全进一个垒。
C.跑垒员跑垒受到阻挡时,根据阻挡程度的情况原则上安全进一个垒但是,除了受到阻挡的跑垒员之外的其它跑垒员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可以判其他的跑垒员员安全进垒。
D.防守队员接到界外区比赛有效区线附近的高飞球或平飞球时,因惯性两脚同时踏出了比赛有效区线界外时,此时,击球员出局,其他跑垒员原则上安全进个一垒。
E.防守球员故意用脱离身体的手套、帽子等触及传球时。此时,原则给予跑垒员安全进两个垒。如果故意用脱离身体的手套、帽子等触及击出的球时,原则上给予跑垒员安全进三个垒。
8申诉
8—1 申诉
A.比赛中提出申诉是指守队对攻队球员的犯规行为要求裁判员判出局的行为。守队球员在提出申诉前裁判员不得作出判罚。
8—2 比赛中提出申诉的场合
A.以下场合可以对比赛提出申诉:
(1)击球顺序有错误时;
(2)击跑员触及一垒之后没有立刻回到垒上时;
(3)击跑员或跑垒员在进垒或回垒时,漏踏垒位时;
(4)防守队员接高飞空球或平直球之前,跑垒员离垒过早时;
8—3 申诉的方法
上述8—2 A(1)项的场合,守方球员须用口头提出申诉。8 — 2 A (2) (3) (4)的场合,防守球员须用持球触垒或触杀跑垒员来表示。
8—4 申诉权的消失
A.以下场合可视为申诉权利的消失:
(1)主裁判员已经宣布“开始比赛”或“结束比赛”之时;
(2)防守一方的所有队员都离开界内区时。
9 死球和继续比赛
9—1 死球
A.“死球”是指比赛处于暂时停止的状态。
B.以下场合为“死球”:
(1)裁判员宣布“击球无效”时;
(2)裁判员宣布“击球犯规”时;
(3)裁判员 宣布“界外球”时;
(4)裁判员 宣布“妨碍击球”时;
(5)裁判员 宣布“阻挡跑垒”时;
(6)裁判员宣布“妨碍防守”时;
(7)高飞球或平直球被守场员接住时;
(8)裁判员宣判跑垒员“离垒过早”而出局时;
(9)因球被击出球场外不能处理时;
(10)宣布“比赛暂停”时;
(11)其它除了比赛进行时间之外的所有场合。
9—2 继续比赛(活球)
A.继续比赛是指比赛处于进行时的状态。
B.以下场合为继续比赛。
(1)宣布“开始比赛”之后比赛正在进行时。
(2)其它除了“死球”之外的所有场合。
10 抗议
10—1 抗议
A.抗议是指针对裁判员运用规则有争议的行为。
B.能够向裁判员提出抗议的队员只有球队的队长和副队长。
10—2 能够提出抗议的场合
A.以下场合可向裁判员提出抗议。
(1)球队的队长和副队长认为裁判员对规则的解释有错误的时;
(2)裁判员对规则的运用有错误的时。
B.提出抗议时,必须在当场的比赛局面之后要求“暂停”后尽快进行。
11 裁判员和记录员
11—1 裁判员
A.裁判员应遵照本联盟的比赛规则,并组织进行比赛的负责人。
B.裁判员原则上实行两人制,由主裁判员和司垒裁判员组成。
C.裁判员有如下义务:
(1)裁判员必须在比赛之前确认球员使用的球棒。
(2)主裁判员必须站在击球员的正侧面的位置,在击球员或本垒手放好球之后,宣布 “开始比赛”。
(3)主裁判员负责判罚本垒及三垒周围进行的比赛。
(4)主裁判员为了使比赛安全进行,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可以移动击球座。
(5)司垒裁判员位置,应站在一垒手的后方之边线上。
(6)司垒裁判员负责一垒及二垒周围进行的比赛。
(7)主裁判员若判断击球员击完球之后比赛告一段落时,马上宣布“暂停”比赛。
D.裁判员拥有以下权力:
(1)运用本联盟的比赛规则,宣布进行比赛或停止比赛。
(2)在发生本联盟规则以外的情况时,可以进行裁决。
(3)对球员及参赛双方以及相关人员非礼貌的言行给予警告。若不听从警告时,可以命其退场。
11—2 记录员
A.记录员应遵照本联盟的比赛规则,并负责记录比赛的人。
B.记录员有如下任务:
(1)运用本联盟规则记录比赛,但在发生本联盟规则以外的情况时,根据主裁判员的判罚记录比赛。
参考文献:
本联盟规则依据最新亚洲TeeBall联盟竞赛规则和2018年NPO日本法人TeeBall协会竞赛规则编译。
责任编辑:陈兆丽
编译者:杨建祥
国际化的主体与团队成员背景,带领你快速拓宽眼界,走进休闲体育的国际大家庭。
联系我们
010-67772701
Copyright © 2014-2023国际生涯体育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26030号-1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外企大厦B座F11 电话:010-67772701/13261346323
美国地址:9823 Old Winery Place #12 Sacramento, CA 95827 电话:9163265303
日本地址:705 Hirokouji Chisanmansyon 2-11Sakae Nakaku NagoyaCITY JAPAN 电话:+8152-684-8678
微信扫一扫,添加公众号二维码,
掌握更多实时资讯